飛了6個月,“洞察”號即將到達目的地
歷經6個多月的航行,“洞察”號無人探測器終 于抵近目的地——火星。美國航天局宣布,“洞 察”號計劃于本月26日在火星著陸。
“洞察”號于今年5月5日升空,執行人類首次 探究火星“內心深處”奧秘的任務。按照計劃,它 將于美國東部時間26日15時許(北京時間27日4 時許)在火星著陸。
這個有著“三條腿、一根手臂”的客人抵達火 星表面以后,將展開兩個圓形可折疊太陽能板,伸 展機械臂,利用地震調查、溫度測量等方法,去了 解火星的內部結構,探究火星地震和火星內核的 奧秘。“為什么每顆行星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,這 些答案都在行星早期歷史的細節中”。美國宇航 局專家說。
路途漫漫且環境險惡,火星被稱為“探測器墳場”
火星被稱為“探測器墳場”,因為至今人類已 發射了 40 多個火星探測器,而成功率僅約 50%。 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地球遙遠,探測器要飛幾億千 米才能到達火星,所以對發射、軌道、控制、通信和 電源等不少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例如,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、入軌精度和可靠 性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前提,最好用大推力運載火 箭把探測器加速到11.2千米/秒的第二宇宙速度, 直接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飛往火星,如果需要消耗 探測器自身燃料和較多的飛行時間來加速,就會 影響探測器壽命。印度就是由于運載火箭推力 小,所以其首個火星探測器多花了很多時間和燃 料才抵達火星。
通信問題也不是易事。從地球發送到火星的 無線電信號延時很長,單程需要20分鐘左右,因此 火星探測器需有較強的自主控制能力;另外,由于 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,距地球太遙遠 的火星需要裝有高增益、高可靠通信設備,以及必 須擁有天線直徑很大的地面深空測控網以增加探 測距離。即使這樣,還是有不少火星探測器因通 信故障而失蹤。例如,1992年9月25日發射的美 國“火星觀測者”軌道器,在1993年8月21日即將 進入火星軌道之前失去通信聯系。
由于路途漫漫,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的途 中要進行比月球探測器次數更多、更精確的軌道 修正。如果在地火轉移軌道近地點有1米/秒的速 度誤差或1千米的高度誤差,飛到火星附近時就將 產生10萬千米的位置誤差。軌道修正是通過分布 在地球表面的深空測控網實現的。該網常由3個 在全球彼此相隔120的地面通信站組成,天線直徑 達64至70米。美國“勇氣”號火星車在降落在火 星表面前,先后修正了4次航線。
太陽風暴的影響也須警惕。日本首個火星探 測器“希望”號原定于2003年12月14日進入火星 軌道,就是受到太陽風暴影響,電路系統出現故 障,變軌發動機無法啟動,最終導致探測器不能切 入火星軌道而告失敗。 火星環境復雜、惡劣,也是造成火星探測器經 常“陣亡”的主要原因。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 氣密度的1%,因而輻射嚴重,沙塵暴也很大,有時 是地球上12級臺風的6倍,且可持續達半年,今年 美國“機遇”號火星車就是因沙塵暴而停止了工作。
“恐怖7分鐘”!著陸期間風險最大
眼下,對于“洞察”號來說,正是最讓人擔心的 時刻。像其他火星著陸器一樣,“洞察”號整個任務 分為發射、巡航、進入下降和著陸、表面操作四個階 段,而其中風險最大的是進入下降和著陸階段。
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難度,被比喻為從巴 黎打一個高爾夫球,正好落到東京的某個球洞 里。這是由于通信延時很長,所有數據都要提 前注入。在探測器切入火星軌道過程中,如切 入點離火星過遠,則不能被火星引力捕獲而掠 過火星;如切入點離火星太近,則可能墜毀于火 星大氣層。
如果探測器要在火星表面著陸,難度就更大 了。因為在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時離地球很遠, 遙測和遙控信號比較微弱;另外,當探測器運行到 火星背面時,地球上無法準確地確定其軌道參數, 這就給再入高度的選擇帶來困難。由于受通信延 時的影響,所以在火星著陸的全過程中,一切都要 靠探測器自主進行。
進入火星大氣層后,探測器防熱措施如何,降 落傘、氣囊和緩沖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,都必須 非常精確,整個過程被稱為“恐怖7分鐘”。
所以,探測器在火星著陸的每個環節都不能 有閃失。許多探測器都因為小細節功虧一簣。例 如,1999 年 9 月 23 日,美國“火星氣候”軌道器在 即將進入預定軌道前燒毀,原因是在軌道切入操 作中,將英制和公制單位混淆,造成導航誤差,使 其飛離火星太近而燒毀。
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著陸的美國“火 星極區”著陸器,是因為軟件錯誤導致其起減速作 用的火箭發動機過早關閉,最終撞毀。
2003年12月,歐洲“獵兔犬2”號 著陸器由于著陸后太陽電池板沒有完 全展開,最終失去電力而與外界失聯。
2016年10月20日,歐洲“火星生 物學-2016”中的“夏帕雷利”進入、降 落和著陸演示器,因為一個 1 秒的計 算失誤,導致降落傘與防熱罩提前分 離,最終硬著陸而撞毀。
著陸方式主要有三種,各有優缺點
目前,探測器在火星的軟著陸方 式主要有三種,每種方案都各有優缺 點。
一是氣囊彈跳式。這種方式比較 簡單,成本低,但只能滿足重量小的探 測器軟著陸要求,且著陸精度不高。 美國“火星探路者”、“火星漫游者” (“勇氣”號和“機遇”號火星車)都采用 降落傘+氣囊彈跳方式。 二是反推著陸腿式。這種方式復 雜一些,成本高,可滿足重量較大的探 測器軟著陸要求,著陸精度較高。美 國“海盜”號、“鳳凰”號、“洞察”號和歐 洲的“獵兔犬 2”號、“夏帕雷利”都采 用降落傘+緩沖發動機反推+著陸腿 方式。
三是空中起重機式。這種方式最 為復雜,成本最高,技術最先進,可滿 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,能 精確著陸。攜帶“好奇”號火星車的美 國“火星科學實驗室”采用降落傘+緩 沖發動機反推+空中起重機方式。
如今,所有的火星著陸器全部采 用剛性減速器和“盤-縫-帶”降落傘 的減速方案來完成超聲速減速工作。2012年在火星表面實現軟著陸的“好 奇”號火星車是至今質量最大的火星 著陸器,達960千克。
可以說,“好奇”號已把剛性減 速器和“盤-縫-帶”降落傘這項減 速技術所能承受的重量推到極限, 而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涉及的重量 將達到 20 噸以上,因此現有的 3 種 著陸方式都無法保證大質量航天器 安全軟著陸。
為了完成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任 務,美國正在積極研制新的火星著陸 裝置——“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”。當 著陸器以大約 3.5 馬赫的速度進入火 星大氣時,該裝置能像夏威夷氣鼓魚 一樣迅速充氣,以增加表面積,進而增 加空氣阻力,使著陸器的速度減至 2 馬赫。此時,直徑33米的巨型超聲速 環帆降落傘打開,幫助火星著陸器安 全著陸。 (本報綜合)
編輯:chenguo
上一篇:
研究人體發育有了簡化模型 人類胎盤“類器官”可長期穩定培養
下一篇:
度量光陰,古人靠影子幫忙